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总人口五百零六万,其中彝族人口有两百五十九万,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一以上。那里是中国最贫困和落后的地方之一;贫困与落后给当地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造成孤儿及“失依儿童”有好几万人。那里的孩子到底缺什么呢?学校?衣服?书桌?课本?统统都不是!怎样才能帮助那些孩子走出大山呢?那就先让我们走进大山去看看吧!
在2015年5月5号,来自江苏扬州天海职业技术学校、安徽马鞍山中加双语国际学校、安徽皖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领导及上海、南通、山东等地的爱心人士,都带着一颗慈善的心,来到了四川成都集中,准备一起走进大凉山,一行共十九人。第二天一早,在中央民族大学侯远高教授(四川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总干事、索玛花爱心学校的创始人)的陪同之下,包了一辆面包车从成都出发,前往第一站美姑县巴普中学索玛花爱心班。第一次进入深山的我,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山路十八弯,山-海拔三千多米,路-坑坑洼洼崎岖不平;塌方一路都有,悬崖深不见底,时而还有冰雹欢迎你,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跋山涉水、终于在傍晚时分赶到了爱心学校。那里的孩子早早的就在等待着我们,在一座光线很弱的没有舞台的小房子里,用歌声和表演欢迎我们的到来。孩子们天籁般的童音,让一路颠簸疲惫不堪的我们,身体和心灵顿时得到了净化,疲劳一扫而空!触动心灵的不光光是那一张张黝黑的脸庞、原生态的彝族歌声、还有每个孩子校服上的那句话“我们变了,世界就变了”!进山之前觉得是我们来帮助他们,来了之后才感觉到,他们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帮助!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分别走访了日哈乡中心校、拉测村小、古洛基点校、觉呷小学、拉莫村小、瓦一村小以及尼勒觉小学,这些小学都是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要帮扶或要改建的对象。其中尼勒觉小学要特别讲一下,这所学校是由一位叫肖善文的支教老师,一手筹建起来的学校。这所学校地处海拔三千多米大山中,白天这里时常可以看到有云彩,飘进他们的操场和教室,所以当地人还称它为“云中小学”。现在有一百多个孩子在这里读书。说到这所学校当然要讲一讲肖善文老师,肖善文老师今年二十七岁,二零零六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美姑县当支教老师,一干就是九年多。住在大桥的那个晚上我们长谈到夜里十二点多,其中的心酸没有几人能体会。就在我们离开大桥中学的第二天晚上,尼勒觉小学出现了一点小情况,下午七点多钟有两个当地酒鬼要进学校玩,山上的支教老师不允许,然后就产生了冲突。肖老师知道后连夜上山,从大桥中学到尼勒觉小学的山路在不下雨的情况下,步行要十几个小时开车要两个多小时,听以前来过这里的公益前辈讲,之前路况还要差,光开车就要七八个小时。肖老师骑得是摩托车,在半路上遇上了大雨,摩托车卡在石头里了,一夜就在暴雨中度过的,以上是我从他的微信里看到的。像这种情况还有很多,有一次骑摩托上山,半路下雨掉进了河里,照相机、笔记本电脑、摩托车都报废了,还把腿摔坏了。就算是这样,为了孩子他没有放弃,坚守他的信念已经走过九个年头。为此二十多岁的他落下了一身的疾病,特别是腿和腰经常疼痛。我们发自内心的向他致敬!
在中国东西部的贫富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教育基础和教育资源同样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虽然这两年政府对西部的教育事业加大了重视,也有许多支教老师走进了大山,让当地的基础教育有了一定的起色,但这点力量还是微乎其微的。中国当下的现状是西部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够,东部发达地区教育资源过剩,有着许多优秀的老师。怎样才能做得一种平衡,让东部过剩的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呢?怎样才能改变山里贫困的根本?怎样才能把那些孩子带出大山呢?侯远高教授和我们学校的领导,经过实地考察和研究初步达成共识,就是通过教育、通过职业教育来改变孩子的命运,而且职业教育可以让那些孩子尽快成才。这次我们来的目的,就是动员三所索玛花爱心班初中毕业的孩子,来我们扬州天海职业技术学校学习,通过职业教育教来帮扶他们。这三所学校分别为:美姑中学爱心班—有女生十九名、男生二十二名;昭觉中学爱心班—有女生二十三名、男生二十三名;金阳中学爱心班五十名全是女生。为什么要动员呢?这就要从当地人的观念说起,他们从小接受的观念就是读高中考大学才有出路,对职业教育了解很少,但是那里的现状就是大学本科录取率,还不足百分之一,而且上高中还要一笔不小的开支,对当地的很多老百姓来讲是承担不起的;三年高中四年大学要七年,时间也是他们消耗不起的。我们想尝试以最快的方式来改变他们,一年在校职教,两年在岗半工半读,让他们以最短的时间来融入到这个社会。这次准备招收四十五个孩子,对他们实行免学费、免书籍费、免伙食费、免住宿费、免路费的全免政策。希望通过侯教授和徐校长的动员好好改变他们的观念。三所学校的动员会,初步是成功的,好多同学提了关于职教的问题,对职教有所兴趣。具体情况要等到中考以后进一步落实,我们将会持续跟踪了解这些孩子,他们会在九月来到扬州,我们期待着那一天。
大凉山的八天行程是辛苦的,心情是沉重的,同时为那些孩子能找到一条出路也是开心的。那些走出大山的孩子肯定能给大凉山的明天带来希望!我们回来了,但还有一批和我们同行的公益志愿者,还在大山里奔波,他们就是“香巴拉公益信使”,他们不是天使,但他们做得的天使的工作,给山里的孩子带来希望和光明。提到“香巴拉公益信使”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叫陈慧的女孩子。她是一位八五后毕业于南京的名牌大学研究生,在一次偶然的旅行中,她见到了大凉山彝族儿童的生存现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让她开始为这里的孩子奔波。她创建了“香巴拉公益信使”公众微信,介绍着大凉山的现状,介绍大凉山支教老师的支教行为,呼吁着更多的爱心人士来关爱这里的孩子。现在“香巴拉公益信使”在上海、南京、马鞍山都有站点,公益事业做得非常优秀。因为某些原因,我们没有发更多的关于彝族孩子生活现状的图片,但我们希望有爱心的您,在看到这篇文章后,也能够关注大凉山的孩子们,希望您也能加入到关爱彝族孩子的队伍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