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贵州都市报》
目前,在全国许多地方,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都已实行开卷考试。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减轻了学生备考负担,弊在使这些所谓的“副科”更加边缘化。因为这些科目评定方法与语、数、英等传统“主科”不同,不打分数只确定等级,达到一定等级就不影响学校录取。但主科分数差上一二分,排名就可能向后数十名,就有名落孙山的危险。这种不彻底的考试方式改革,反而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
1993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合乎社会存在和发展所需要的国民。20年时间过去了,客观地讲,我们离这个目标还有不少的距离。
长期以来,社会一直呼吁对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应试教育进行彻底的改革,目的就是要打破条条框框,让学生全面发展。但由于教育价值观和教学方式的滞后,特别是科学评价体系的缺位,现在不少地方学校还在为备战中考搞日夜围攻、题海战术,老师和学生都苦不堪言。更为致命的是,这种状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高分低能”,与社会的需求严重脱节。因此,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之更全面、更客观、更真实地反映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状况,进而成为选拨学生的重要标准,已经成了将素质教育进行到底的关键所在。
这次贵州省加大中考改革力度,通过政策导向鼓励各地推行全学科开卷方式,好就好在考的不是学生的“死知识”而是“活能力”。这种考试方式把学生从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把基本知识、科技发展、社会生活与学生认知水平联系起来,增加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和评估,检验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分析和实践能力。这符合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科学重构了教育评价体系,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通过推行全学科开卷考试,还可以倒逼学校及教师教学行为和教研方向的改革。如果学校还抱着应试教育下的“填压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放,那必然在开卷考试下败下阵来,被时代发展所唾弃。当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对重构教育评价体系取得共识时,改革“教招考一体化”选拨人才体制才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素质教育也才能真正进行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