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大
中
小
摘要:教育部有关负责人26日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异地高考是教育公平的标志性事件,“要集中力量,打好这一硬仗”。
今年8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四部委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在年底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10月31日,黑龙江省率先公布了2013年异地高考报名规定,之后,江西等13省市也已经或将要按照要求出台相关方案,但备受关注的北京、广东最新出台的政策显示,外地户籍的考生明年仍不能在当地参加高考。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26日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异地高考是教育公平的标志性事件,“要集中力量,打好这一硬仗”。
这位负责人说,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近期,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实际行动中,教育部将会同发改委、公安部和人社部,按照“解决实际问题,突出重点,区别不同情况分类督查”的原则,对各省(区、市)开展专项督查,还要分赴京沪粤等地督促指导落实方案。
“中国各省市人口流入情况和高考竞争情况不尽相同,解决异地高考问题的矛盾复杂程度也不同,适合一地的异地高考方案未必适合另一地。”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
外地考生流入相对较少是黑龙江在全国率先明确异地高考具体门槛的重要条件之一。黑龙江教育厅公布的文件称,“具有我省高中学籍且高中阶段在我省连续就读3年以上,父母在我省有合法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的外省籍随迁子女可在当地报名就地高考,这项政策自2013年高考开始实施。
但这样的“门槛”未必适合北上广。
以上海为例,数据显示,目前在沪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务工者随迁子女超过50万人。此前,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透露,上海方案将采用积分制,综合考虑外来务工者在沪的职业情况与其随迁子女的就读年限,并将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城市资源承载能力等确定“异地高考”方案。
“相对于其他城市,北上广的流入人口量以及面都是非常广的,尤其是北京,压力相对会大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公开的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秋季开学,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约有47.8万人,创历史新高。目前在公办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约33.9万人,占总数的70%。
一旦全面放开异地高考,将会对当地的教育资源等系列问题形成巨大冲击,相关人士表示,最核心的难点还是各方利益之间的博弈,改革的口子要开多大,都牵扯多方神经。
就在10月中旬,20余名京籍人士日前赴北京市教委信访办就异地高考表达意见。他们中有人认为,外地孩子且过多占用了本地教育资源,“要想享受作为北京人的权利,必须先要承担责任”。
11月21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出台的政策规定,明年高考报名须具有本市正式户口。这就是说,明年非北京户籍考生不得在北京参加高考。而北京的异地高考方案,北京市教委对媒体表示,目前“正在研究中,现在不便透露”。
从实际出发,北京、上海相关部门的谨慎是有道理的,但储朝晖认为,从原理上讲,不应该有太多门槛,“就如水龙头出水,水池里的水是平等公平的,这主要是还是单一的行政管理体制、纵向权利分配太明显所造成的,问题也需一一解决,这就需要包括既得利益者、要求权利者、管理部门能够达成相互理解,毕竟,公平、平等是任何人不能阻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