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陈益刊 2012年09月20日
[ “现行的招生制度,人为地将学校分成三六九等,文化成绩最差的就录取职业院校,无形之中,将职业院校降低为末等,让人感到职业院校成为‘差生’集中地,强化了学生的自卑和失落感。”欧阳河说。 ]
在一个全民关注教育的时代,对于许多职校生而言,就业是他们踏进校门第一天就要考虑的事情。
一个多月前,来自南京高淳县一位职校生以一封“农二代”来信的形式,在媒体上曝光了他所经历的职业教育,在公布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来信中描述的各种鲜为人知的细节,都成为网络世界里热议的话题。
基于此,《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联系上了这位名叫朱振辉的来信者,已经毕业3年的他,目前还正在找工作,而此前,他做过车床工人,也在私企待过,而他在信中说,参加工作后,他发现大专和高中没什么区别。
朱振辉来信背后,是来自于教育部网站的数据——2010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3872所,招生870.4万人,毕业665.3万人的现实,此外,高等职业学校还有657万人的在校学生,而朱振辉则历时6年,跨越了中等和高等两个职业教育阶段。
超过1000万人的中国职校生真实现状如何?作为国家基本教育制度一部分的职业教育,又是一个什么状况?过去一个月,本报记者也寻访了湖北、河南、江苏等地的职校生,教师,乃至职业教育研究者。
职校生看职业教育
相比于朱振辉信中所提及的内容,在本报记者寻访的更多职校生眼中,职业教育更像是一个复杂多面体。有着之前曝光来信中尖锐的一面,也有着关于老师、就业缓和的一面,学校不同,职校生遭遇的情况也不同。
“学校学的东西实用性不强,我感觉上大学就是你知道一个方向,你毕业后朝这个方向发展,就是视野宽广一点,知道有这个行业,出来以后你可以朝这个方向发展,其他就没什么了。”毕业已有一年,曾经的职校生居健健对本报记者说。
居健健一年前毕业于武汉一所工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目前在阿里巴巴[13.44 0.00%]上做网上商店,主要针对外国消费者兜售一些电子产品,居健健表示,今年的海外形势不好,他的生意也受到了一些影响。
谈及就业,居健健说他不知道他所从事的工作,算不算就业。
回忆起学校的时光,居健健表示,由于学校的老师都是外聘的,老师还行,但是特别是专业方面,学校的教科书相对落后了,“这方面的教科书都是我们老师自己编的。”
而目前在杭州一车床工作的职校生潘展,则对本报记者说,他在一所中专的高中部(职高)读了2年,在高三交清上学期学费,就选择了辍学。在他们班,一个班就三五个人选择辍学,“有的同学在外面找到好的工作就辍学了。”
而该校一名教龄超过20年的老师对本报记者透露,该校辍学率在5%左右。
对于目前所从事的机床工作,潘展说,“以前在高中部学的东西没什么作用,但如果你读中专的话,学这个专业可能要好点。”
毕业于江汉艺术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田和青,对他的老师有着宽容的评价,“老师也是工作者,做到了他们该做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现在全国都有熟人了,教学质量不错,大学期间课程安排还算细致。”
对于在学校学习知识的实用性,田和青表示,这不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因为有时候知识与工作相关,但有时候,又会觉得是皮毛,“就是学个基础皮毛,还得深入。”
田和青目前在一家小装修公司做设计工作,在他看来,毕业后实习生还是蛮好找工作,但是对于他们专业而言,想谋求个正职,“几乎是不可能的”。
为师者说
“全班45人,自己找到工作的只有2人,其余的都是家里托关系或者失业的。”对于朱振辉来信提及的就业率,教学质量问题,不少职校老师也有着他们的看法。
湖北园林工程技术学校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对本报记者说,一般而言,就业率对外宣传的话,在90%~100%之间,但实际上却看学生是怎样就业的。
“如果是学校推荐你去一个好的企业的话,非常少,相当少。10个人可能就一两个。大部分学校推荐的一些岗位,学生并不是很满意。工作一般比较差一点,像我们园林方面的学校,学生到园林公司去做施工员,就是在工地一天到晚施工。”上述老师说。
朱振辉在信中说,在课堂中学不到需要的东西,这位老师并不否认,但“我给2009届学生上课,三四十个学生听课的有一二十个人,接近一半。到了2010届,班上有10个人听课就很不错了。2011届我没怎么上课,听其他老师说更差。”
曾经是河南济源市职业技术学院老师的董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他们学校整体素质还好,因为城市好,整体来说,大城市里的诱惑对孩子们影响比较少,学习积极性还不错。“但就业,就我了解,很多孩子都转行了。”董伟说。
对于就业,董伟说起了济源的例子——富士康落户我们济源,所以济源孩子都不愁就业,因为富士康需要大量的人,富士康一期招1万人,它总共要招三四万人,所以工人缺口很大,而且招工不限专业。
董伟认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不能一概而论。“有的学校差的学生会主动学习,有的学校好的学生不一定主动学习。”
本报记者接触到的职校老师,普遍担忧的是职校的生存问题。上述湖北的老师表示,现在是经常招生招不满,比如给你500个名额,实际只招200多人。董伟则透露,他们学校有些专业,已经生存不下去了,招生越来越少,“这要根据市场情况”。
教育部的数据亦显示,尽管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比上年增加1.9万人,但学校数量却比上年减少了529所,而普通专科招生310.5万人,比上年下降0.9%。
职业教育出路何方
学生来信感觉没有出路,社会反响空前强烈,调查事实不一而足,老师又遭遇招生难题,在一些职业教育研究者眼中,他们又认为职业教育存在哪些问题,职业教育究竟路在何方?
湖南省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欧阳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朱振辉的来信,让我们看到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另一面。“作为一个老职业教育研究者,我深感不安。”
欧阳河表示,朱振辉所经历的事情,有一些是个别情况,也有一些是共性问题。比如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与学术型、工程型、管理型人才的差距太大。
在欧阳河看来,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的深层原因,是社会上技术技能性职业缺乏吸引力。
“现行的招生制度,人为地将学校分成三六九等,文化成绩最差的就录取职业院校,无形之中,将职业院校降低为末等,让人感到职业院校成为‘差生’集中地,强化了学生的自卑和失落感。”欧阳河说。
而就职校学生普遍感觉到的学用脱节问题,欧阳河表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构性脱节,就是前已述及的培养与使用脱节,二是学习内容与将来从事的工作脱节。
主要研究方向为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徐涵对本报记者表示,她认为中国的职业教育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除了工学结合的教育性问题,还有盲目追求升格(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以及职业教育体系顶层设计问题。
参照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徐涵认为,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典型的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体系;而德国是典型的校企合作,并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体系。
而要改变中国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二是建立教师在职培训制度,通过各种措施提高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三是通过立法明确行业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的责任与义务,并通过税收、补贴等方式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徐涵说。
这也得到了欧阳河的认同,欧阳河表示,德国职业教育制度堪称世界经典,并经受了金融危机的实践检验。
欧阳河表示,他很赞成学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普工时代成就不了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呼唤技工时代的来临。跨越“中低收入陷阱”必须建立我国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
另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到2020年,中国将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欧阳河认为,中国职业教育政策设计应着力解决在普及、质量、公平,以及效率等方面的特殊挑战,只有在水平、质量、公平和效率四大战略方向进行升级,职业教育出现的问题才能够得到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