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徐健
针对目前职业学校部分学生的消极学习态度、低沉学习情绪和不良学习行为,从高效课堂形成的三个逻辑条件,即学生学习意向的激发、学习内容的明晰和学生觉知方式的选择入手,确定可望而又可及的目标、传递可亲而又可感的内容、选择可行而又可用的教学方式,创造适宜职业学校学生有效发展的学习空间。
确定“可望”而又“可及”的学习目标:
引起学生学习意向的产生
对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热情不高昂的职业学校学生而言,激发他们的学习意向似乎比维持他们的学习行为更重要。因此,采用目标策略,确定职业学校学生“可望”而又“可及”的目标来激发他们学习意向的产生是非常有效的。
1.可望——学习目标的具体化。
职业学校学生学业不良的最根本原因,是其学习目的不明确。尽管各职业学校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强对他们进行思想引导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环境熏陶,但他们的学习目的却总是飘忽不定。究其原因,则是在过往的学习经历中所遇到的学习挫折使他们丧失了进一步发展的信心,因而在新的职业学校学习环境中,他们的学习总是呈现出一种自由散漫的态势,甚至是漫无目的的学习敷衍。因此,针对在学业上长期遭受否定的职业学校学业不良群体来说,教学活动组织者要积极帮助他们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寻找并确定适合他们经过努力能实现的学习目标,这是振奋他们重新扬起学习风帆的首要且又是十分必要的举措。对一堂课的教学而言,要尽可能地将学习目标的达成具体化,且具体化了的目标还应在学生目力可望的范围。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有“目标”可赶。否则,目标所引发的学习意向只能是热血上涌的情绪冲动。
2.可及——学习目标的层次化。
“可望”的目标是职业学校学生学习之后可预期的行为结果,然而在这个结果尚未达成之前追求并摘取这个结果的过程却是艰辛的。有人说,对于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而言,他们不是一开始就没有学习目标,而是在这个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因遭受挫折而最终丧失了原有的学习目标。因此,将学生“可望”的目标层次化为一个个“跨度小一点、难度低一点”的“可及”目标,则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倍增,且会在获得阶段性的成功喜悦中得以维持,并最终促成总目标的实现。显然,只有在学习中找回失落了的学习自信心的中等职业学校学业不良者,才会在层次化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奋然前进。否则,他们永远只会停滞不前甚至会因学而无功而厌学、辍学。
传递“可亲”而又“可感”的学习内容:
促进学生学习内容的明晰
认知和情感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二者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对职业学校学生而言,学业上的失败必然会使他们的情感需求遭到抑制,而情感的长期压抑必然会使他们情感土壤中的冻土层变得更厚。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不仅要从认知的维度进行学习内容的处理,还应该从情感的维度使学习内容披上情感外衣。此外,在学习内容的推进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本身的逻辑性,还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只有科学化、艺术化地处理学生的学习内容,才能帮助学生明晰并内化学习内容。
1.可亲——学习内容的情愫化。
让学习内容情愫化,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谋划:一是要充分挖掘学习内容本身所蕴藉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感知这些易于动情的学习内容,并以此引发学生与之产生情感共鸣。二是构建带有情感色彩的学习内容类别系统,这种构建应该是师生的共同建构,一方面是教学活动组织者根据教学实践的需要,创建与学习内容相协调的教学情境,且情境中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的多与少直接影响到情境创建的成与败;另一方面,学生也应该以富有情感的方式来主动参与,尽管这种参与有时显得苍白无力,但这情感的另一极切不可忽视。师生双方情感的投入和表达,是生机盎然的课堂形成的前提条件。
2.可感——学习内容的组元化。
由于职业学校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自身有一定的知识逻辑性,教师在处理学习内容时必然要遵循这种内在的规律性。但在学习内容的安排和推进过程中,教学活动的组织则应该更多地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主要是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式)来处理学习内容。对职业学校学生而言,学习内容组元(知识组合的方式方法)时的量的大小、质的难易以及推进速度的快慢,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接受效果的好坏。基于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源素质偏低的特点,我们提出“低起点、小步子、勤练习、快反馈”的教育教学策略。显然这种课堂教学策略的孕育并有效运作是有其现实基础的,实践证明也是有成效的。
选择“可行”而又“可用”的教学方式:
加快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觉知
课堂教学总是在一定组织形式中通过一定方法的运用来实现的,因此,在课堂教学准备时必然要考虑到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于性格迥异、学业差异较大的职业学校学生而言,有针对性地选择切实可行的和较为适用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加快职业学校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觉知。
1.可行——教学方式选择的科学性。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现代教学趋向于个别化的集体教育或集体化的个别教育方式。由于职业学校学业间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较为显著,以及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定向发展的要求,因此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倾向于以异质分组的方式开展小型化的集体教学。在这种小型化的异质分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间的差异性不仅可以互补,而且利于实现学生个体无法完成的学习任务,此外还利于教师对学生个体专业技能的形成提供必需的个别指导和对同组其他个体的示范引导。在教学方法上,应该针对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素质偏低的现状,宜采用“讲解示范、分步指导、阶段达成”的教学方法。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教学行为的选择和具体方法的运用,还要根据课堂情景和学习者潜在的学习心理去灵活处置。
2.可用——教学方式选择的可操作性。
就具体的课堂教学而言,学生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师生互动的方法以及师生参与教学的主观努力程度,都是制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聚焦课堂教学,努力寻找并采用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依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状况和学习特点,在具体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除了要考虑到学习内容的特点外,还应更多地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特点。要积极运用适当的心理策略如对比、转移、图像、反复刺激等,力争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将复杂的概念分解化。实践证明,多样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是满足个体多元需要的最佳良策。
加强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推进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进程的有趣、有序、有效开展十分必要。由于实际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各种不确定性,教学活动组织者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机智来应对并化解随时出现的问题。教师教育机智的充分发挥为职业学校学生的有效发展提供了适度的安全感和必然的方向感,也将为生机盎然的课堂教学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