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新学期就要开始,职业院校敞开怀抱,欢迎未来的技能型人才走进自己的大门。其中很多学子经过了高考、中考的鏖战,来到职业院校,心情复杂,无奈中掺杂着惆怅、新奇中夹带着茫然。以什么样的心态和什么样的行动开始三年的学习生活,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这时候,校长和老师们一声关切的问候、一句实用的点拨,对于学生们来说都是一种前行的力量。在这里,编者邀请了两所知名职业院校的校长,请他们来谈谈准备讲给新生的心里话。
做学院亮丽的名片——给新生的寄语
新的学年,又一批新同学将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同学们一定会对高职院校这类新型的大学充满期许,高职院校到底是怎样的?我们的未来会怎样?在这类新型的大学里能学到什么?面对这些,我想告诉同学们:选择不一样的大学,同样会有一样的美好前程!
我要告诉学生们,首先要树立自信心,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有些同学会感到无奈,会有一种失落感。许多高职新生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学院每年对新生开展的心理普查结果显示,75%的同学缺乏自信心,对未来缺乏目标。在这里,我只想对你们说,所谓“差生”是“分数论英雄”的传统评价标准带来的一种偏见。人的一生不会也不可能全部用分数来衡量你的价值,因此,你们不是“差生”。宁职院坚信一个理念——“人人都能成才”,人才的标准要依据社会、行业企业对大学生、对未来职员的要求和需求来确定,而不仅仅是一个分数。我们开设“成功大学”,实施"成功教育",包括:成功学主题讲座、中国传统文化、职业素养、心理训练、军体训练、才艺训练等素质拓展课程,在训练中发现每个同学的闪光点,帮助同学们挖掘潜能、树立自信并在专业老师和职场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找到希望、追求成功,以全新的姿态投入新的学习旅程。
我要告诉学生们,你们的大学生活将从“职场化训练”开始。大学是通往职场的关键阶段,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学院要培养的正是“让企业首选的人才”。诚信、责任感、行动力、思考能力、科研能力、团队意识、合作态度等等都是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开设的“大学第一课”,是进行“职场化的素质训练”,包括:新生入学前个人陈述,认识专业、选择职业倾向,开展职场化素质拓展活动,观摩、模拟招聘会,在企业HR导师和学院老师全程指导下拟订职业生涯规划,职场化训练成绩评定等。在宁职院为社会输送的3万多名毕业生中,70%的毕业生在企业技术岗位工作,30.2%毕业生晋升为技术骨干,25%毕业生晋升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和部门负责人,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强,受到企业的广泛欢迎。由此可见,就读高职院校是可以让同学们提高职场竞争力的,高职教育是可以帮助同学们增值的。
我要告诉学生们,不一样的大学,会有不一样的课堂。学院开拓不同于传统大学的课堂,立足校园,有效对接企业、高新技术园区、开发区等,形成了企业实践课堂、校园实践课堂、社会实践课堂等多种课堂形态。我们把企业生产流水线引进学校,或是把课堂建在工地上、建在车间里,形成“厂中校”、“校中厂”。我们为此调整了课程体系,以企业真实的业务和场景,按照企业真实的运行模式和管理要求,把生产任务与学习任务相结合;专业学习是由企业工程师、技师根据岗位需要来设计的,他们也会与老师一起为同学们上课,传授最前沿的、最实际的技能。此外,我们还建有“校园课堂”,如外语、旅游等专业与外事处合作、会计专业与财务处合作、建筑专业与基建处合作,将学校的重大节庆、接待、礼仪活动,以及账务核算、校园基础建设等,都当成学生的实训项目。我们开发出校园形象设计、摄影摄像、网络直播、电器维修、校园导游、礼品设计与制作、劳模(技师)工作室等60多个“工作坊”,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智慧与自主性,开展创新实践和能力提升锻炼,帮助学生看清自己方向和目标。
我要告诉学生们,不用担心“差钱”而影响学业。为了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学院于2007年成立了“思源基金”,基金很大一部分捐助都是来自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形成“人人有爱心,慈善成习惯”的良好风尚。到目前为止,爱心基金已高达1000万元人民币,先后资助贫困生近千人。接受基金帮助的学生可以通过反哺基金的方式来学会感恩,当你有一天有能力反哺基金的时候,你收到的将不是一张还款单,而是一个充满荣誉的捐款单,所以“思源基金”是一门诚实信用和爱心传递的课程。它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没钱不可怕,“借钱”不难为情,只要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有一天一定能反哺基金,那么就可以勇敢地接受基金的资助。“思源基金”成为了一门助学帮困、自强自立、诚实守信、学会感恩、爱心传递的精品课程!
我要告诉学生们,要在学校里学会创业本领,不断提升自己。学院为同学们提供了“创业教育、创业孵化、创业实践”三阶平台,联合行业、企业、校友资源,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委员会,开办创业大学堂,搭建了创业工作坊、创业街、创业园等载体,提供资金、办公设备等硬件设施为同学们提供优良的创投环境,也许你将会成为跨领域技术创新、创意与高附加值运用的专业人员与创业者。
我希望同学们在高职院校这类新型的大学里,树立更高的职业理想,在新型的课堂里体验学习的快乐,在慈善中培养爱心诚信和自强自立,在实践中锻炼创新创业的能力,让每一位高职院校的学子真正成为学院亮丽的名片!
开学典礼的这个“第一课”,我会对同学们说:进我们学校的学生没有失败者!这是同学们自己对前途的一种选择,也是对希望的一种选择!什么是好的教育,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按惯例,每学年的开学典礼,校长都要发表新学年的第一次讲话,尽管每年选择的话题和切入的角度很多,但有一个问题必讲,那就是:自信心问题;有一句话必说,那就是:进我们学校的都是好学生,大家抬起头来走自己的路。
对于这个话题,我已记不清讲了多少年。从初中校进入中职校,很多职校学生认为自己是失败者,这种心理严重影响学生在校的学习状态和未来的发展。有专家经过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因为缺乏自信心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和行为的严重偏差。在这样一个由于缺乏信心而产生的自卑心理状态下,不仅正常的学习受到影响,连个人的身心发展和行为交往都会受到影响,即使其具有某一方面的优越天资,也难以得到正常发挥。
因此,开学典礼的这个“第一课”,我会对同学们说:进我们学校的学生没有失败者!这是同学们自己对前途的一种选择,也是对希望的一种选择!什么是好的教育,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即使原来成绩不算好,或者表现不算好的同学,来到我们学校,一切都可以从头开始!
在开学典礼上,校长一下子就将学生头上的“差生”帽子给摘掉了。我很负责地将当初的“失败者”、现在的“成功者”事例一一告诉同学们。如:当年进校时,成绩在班级属于倒数的王柯立同学,通过学校提供的选择分流机会,参加专业对口高考升入了南京艺术学院;来自农村家境贫寒的张卫东同学,一度因成绩较差而自暴自弃,通过选修课和集训队训练,2006年参加第二届全国奥林匹克数控技能大赛,荣获数控车中职组第一名,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出身在农村特殊家庭的卞晶同学,自强不息,刻苦努力,成为学校“学生党员第一人”;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许意强同学,性格内向,与陌生人讲话都脸红,经过学校的培养和锻炼,毕业后先后担任公司信息策划部经理、品牌总监等职,成功策划并组织了10多场全国性活动,著有32万字的《家电观察》一书,发表研究性文章300多篇,被誉为国内新生代营销专家。
年复一年,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都记住了走出校门的“成功者”,而他们又成为新的“成功者”。可以说他们的成功之路各不相同,但唯有一点相同的是,他们从过往的那些失败中找回了自信。
除了向学生们讲述成功者的故事,我还要让学生在校期间对学校和老师怀有一种信任感,这样才会有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我会对同学们说:同学们选择我们学校,说明对学校、对老师,都充满了信任和希望。这使我们每位老师感到高兴,更感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因此,我们老师都要求自己树立强有力的服务意识,让每一位同学接受良好的教育。我们的教师精神就是“恪守责任、乐于奉献、富于理性、勇于进取和具有影响力”;我们的师德风尚就是“因为我的存在,而让学生感到幸运”。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每一个同学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都能取得成功。在我们老师心中,对每一个同学都有一种期待,期待每一个同学都能取得进步和发展,三年后,大家可以自豪地说,我们都成了阳光自信的人。
在“第一课”上,我还要告诉同学们,面对坎坷不平的崎岖人生,一时的迷惘、失落甚至不知所措都是难免的。但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要怀疑自己。不过在相信自己的同时,也要注意:一是要给自己一个准确定位。根据自己的基础、个性爱好和潜在的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二是要正确对待困难,要具备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三是要正确认识老师的作用。虽然老师的职责是让每一位同学都接受良好的教育,但老师的教育只是取得进步的外因,最主要的还是靠自身的内驱力。四是要正确看待社会和家庭。社会是复杂的,家庭情况各不相同,一个人的出生环境自己无法选择,而逆境更有利于磨练意志、催人奋进。
开学第一课的“自信”主题,已成了学校常规性动作,而我自己也在这样的讲述里找到了当校长的幸福。看到学生一批批地成长为国家栋梁,我们所获得的成就感,所获得的欣慰,是一般人难以体会到的。
|